您的位置: 主页 > 国内财经 >

金融科技时代 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迫在眉睫

来源: 互联网

  “你好先生,贷款需要吗?利率比银行低,还不看征信!”

  面对类似电话,大多数人选择直接挂掉,同时心里几句牢骚,“这帮人从哪得到的我的号码?”除此之外好像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只希望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裸奔”便好……

  金融科技是把双刃剑,有红利也有挑战

  金融科技(Fintech)概念提出伊始,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衍生的金融服务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客观上,金融科技的发展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质效,主观上,新算法和新场景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增加了数据掺假、信息泄露、金融欺诈等风险。一如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指出:在金融科技时代,金融服务更多元,但业务边界更模糊、风险形势也更严峻。

  2019年,南方都市报大数据研究院曾对APP收集个人信息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发现,在移动金融类APP测评中,设备识别码被严重频繁调取,诸如某知名银行APP一分钟内调用竟然高达6109次!《2019个人信息安全报告》显示,95.0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遭遇过信息泄露,其中约15%的受访者表示从未对此采取行动。由此,因金融科技产生的信息风险、交易风险之严峻可见一斑。

  以信贷行业为例,早在2018年黑产造成的信息泄漏即在几十亿条上下,从业人员超过200万,涉及欺诈团伙超3万个,其中因个人信息泄漏造成的总体经济损失逾千亿。据警方透露,网络贷款类诈骗套路基本一样,甚至“剧本”非常高明:先打着当天提现、大额度、低利息、零征信等旗号在线吸粉,再以假网站施以小利降低受害人防范意识,然后以保证金、解冻费、刷流水等理由在线转移资产,一环扣一环,而所有链条的关键都剑指金融科技。

  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免疫是关键

  针对金融科技创新以及金融领域新技术、新业态产生的不良影响和副作用,相关部门已经不断细化监管细则,通过强化数字化监管能力,建立与时俱进的监管体系,如《网络安全法》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布。据悉,今年年初,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决定自1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试图从根源上消除毒瘤的产生。

  同时,“防疫”之余还需“免疫”。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发布的《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指出,仍有大部分消费者抱着“投机取巧”“侥幸心理”触碰没有安全保障的金融平台,从而导致钱财丢失或遇欺诈等行为。由此可见提升消费者自身金融素养的重要性,即通过提升消费者对相关金融知识的掌握和辨别能力,实现从传播链条上遏制毒瘤的增长。

  在2019中国金融服务和创新论坛上,中国平安联合中国经济网发出倡议: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树立正确金融消费理念,引导理性消费投资。由此次倡议发起的“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计划”,即是以消费者自身着手,通过强大自身免疫,建立与金融负能量的天然屏障,实现“防疫”“免疫”相结合。

  疫情期间,提升免疫亦与时俱进

  在后疫情背景下,非接触式金融服务需求旺盛,年轻人青睐于手机银行、移动支付,残障人士、老年人、病患迫切需要“不出门、不见面”就能获得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个体经营户和创业者也因经营经济压力寻求流程便捷的信贷。为适应特殊时期的特殊需求,“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计划”也从传统的走街串巷升级为线上线下相结合。

  以信贷诈骗为例,不法分子趁着疫情诱使有资金需求的公司或个人申请贷款,然后以提前收取中介费、保证金等为由实施诈骗。或冒充各大金融平台,一旦用户缴纳工本费、押金、解冻费等费用便再无音讯。针对上述事例,平安普惠通过由中国经济网联合推出的安博士公益课堂,以线上直播的方式,面对面为网友一一戳破打着贷款幌子的骗局。

  作为信贷行业龙头,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针对不同人群金融知识的薄弱环节和金融需求,平安普惠维C行动也以线上微站的方式开展“非接触式”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来帮助广大金融消费者提升免疫力。

【17财经网-www.17cye.com.cn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