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国际财经 >

她重新定义了君主的角色

来源:
【她重新定义了君主的角色】伊丽莎白二世为英国君主已有的咨询、鼓励和警告三项政治权利增添了第四项:沉默及不公开表态的义务。她真正赢得了英联邦国家民众的尊敬。然而,在全球化的政治环境下,她有可能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英联邦国家元首”。

  伊丽莎白二世为英国君主已有的咨询、鼓励和警告三项政治权利增添了第四项:沉默及不公开表态的义务。她真正赢得了英联邦国家民众的尊敬。然而,在全球化的政治环境下,她有可能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英联邦国家元首”。

  英国夏令时9月9日晚间6点30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打破了一项历史纪录,她超过了她的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3年零216天的纪录,成了自诺曼征服者登陆英伦岛以来41位英国国王和女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

  民意调查显示,英国人认为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最伟大”的君主。一份由英国民调机构YouGov所作的调查显示,27%的受访者认为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最受欢迎的君主,而维多利亚女王仅获12%的选票,被称为“童贞女王”的伊丽莎白一世获得13%的选票。明年4月,伊丽莎白二世将迎来90大寿,而女王还从来没有表露出如果健康出了状况将提前退位的打算,而有50%的受访者认为,如果她经常患病、无法承担王室职责或者在公开场合露面,那么应该考虑退休。调查还显示,王室最为“铁杆”的粉丝多为60岁以上的人。此外,保守党支持者更可能认为伊丽莎白二世是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君主(39%),工党支持者相对更少(21%)。英国历史学家凯特 ·威廉姆斯则认为,女王是“20世纪历史的化身”。

  从王室的官方反应来看,女王对创纪录兴趣不大,起初都没想公开露面,但最后决定在苏格兰参加铁路开通仪式。9月9日当天,女王在丈夫菲利普亲王的陪同下抵达苏格兰爱丁堡的Waverley车站,出席了边境观光铁路的通车仪式,并为一个蒸汽火车投入服务剪彩。“应公众的期望”,女王在线路终点站向她的英联邦“子民”发表了简短讲话,感谢他们在她在位63年来对英国王室的支持和拥戴。

  查尔斯王储没有公开发表贺词的安排。这与2012年女王登基60周年大典上查尔斯王储热情洋溢的讲话形成鲜明反差。当时,一头银发的查尔斯开口第一句话,一声“妈咪”赢得满场鼓掌。当然,这也是英国皇室刻意保持低调的另一种体现。在这一历史性时刻,女王表现得平淡,凸显了她的本色——从来不把自己看作一个伟大的、历史性人物,与维多利亚女王形成鲜明反差。

  然而,这不妨碍世人把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君主联系起来并加以对比。

  从数字上看,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们分别在18岁和25岁登基。维多利亚女王在位长达23226天,也就是63年7个月零2天。她们分别有九个和四个子女。40万人参加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加冕仪式,而2700万人通过电视观看了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礼,1100万人从广播中收听。两人都在21岁时结婚。维多利亚1840年2月10日与阿尔伯特亲王结婚后共度了20年婚姻生活,阿尔伯特亲王于1861年12月去世。伊丽莎白二世于1947年11月20日与爱丁堡公爵结婚,两人已携手走过了68年的婚姻生活。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更换过10位英国首相。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期间,则已有过12位英国首相,并去116个国家访问了261次。

  维多利亚女王代表了一个让英国人足以引为骄傲的时代,一个不仅英国人,而且全世界公认的盛世。维多利亚的名字、雕像随着大英帝国版图不断扩张,出现在各个帝国官方建筑上,与“日不落”帝国永远联系在一起。而伊丽莎白二世登基时,面对的是个分崩离析的落日帝国。但是,这恰恰也给伊丽莎白二世提供了一个留下她的历史烙印的契机。在大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过渡的过程中,女王发挥了关键的、无法替代的作用。她努力保持英联邦的存在和影响力,直到登基六十周年大典后,才因年事已高不适合长途飞行,由她的儿孙们“代劳”去访问各个英联邦国家。

  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登基时,是英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南非 、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7个独立国家的女王。今天,她是16个主权国家的君主、由53个国家组成的英联邦的元首。英联邦国家生活着约1.25亿人。可以说,女王的“英联邦国家元首”称号不仅不是个“空头衔”,经过半个多世纪,她真正赢得了英联邦国家民众的尊敬。当然,在全球化的政治环境下,女王有可能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英联邦国家元首”。

  另外,伊丽莎白二世重新定义了君主立宪制下的君主角色,为英国君主已有的三项政治权利(咨询、鼓励和警告)增添了第四项政治权利:沉默及不公开表态的义务。不仅对有政治分歧的事务,而是对任何可能引起争议的事情统统保持沉默。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这是历史上英国君主首次到访中国。在与邓小平的会谈中有个小插曲。邓小平烟瘾很大,平时会见客人谈话时不断吸烟,几乎一支接着一支。当他得知女王不吸烟,在会见宴请期间,便未吸一支烟,表现了极大的自制力。女王在访问后写给邓小平的感谢信中,特别提及此事:“但愿未吸一支烟没有使您太难受!实际上我们不会介意的,但我们仍感谢您的好意。”

  (作者系股权投资职业投资人及专家,著有《日不落帝国金融战》等专著)

(责任编辑:DF099)

【17财经网-www.17cye.com.cn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