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近日再度否决了一家设立保险公司的申请,2月26日公布了不予许可科畅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建的批复。包括在内的上市公司在2月27日公布收到上述批复。2015年,受保险行业丰厚的利润诱惑,数十家上市公司蜂拥参投保险公司。在这股参投保险公司浪潮之前,胜利精密、早在2014年便在筹划参与设立财产保险公司。
去年以来否决三家
保监会对于否决其设立保险公司的原因认为,“其将主业定位为科技保险,但从经营发展规划等材料看,没有论证形成系统可行的模式,未对科技保险的范畴作出较清晰界定,有关业务和盈利指标测算不准确。”
此外,主要发起人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母公司亏损;发起人苏州鱼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亏损,截至2013年末留存收益为负。不符合《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财务状况良好稳定,且有盈利”、第十五条“具有持续出资能力,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的要求。
事实上,苏州胜利精密2015年的业绩快报显示,2015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2.76%,实现营业利润3.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6.55%。看似快速的利润增长主要是受益于外延式扩张战略有效落实。公司在2015年度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包括富强科技、德乐科技和智诚光学等5家新收购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5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科畅财险是自2015年以来第三家被否决的拟设立保险企业。此前,保监会于2015年1月份否决了国开财产保险及天伦人寿保险的设立。
其中天伦人寿拟由、芜湖建设等公司筹建。保监会表示,拟设立的天伦人寿发展模式定位不明确,对的可行性研究不深入,无法证明该项目具备充分的可行性。
而国开财险拟由成都国腾电子、华纳中国投资等筹建。保监会给出的否决理由之一是,截至2011年末,主要发起人成都国腾电子集团和江西瑞德创业投资公司本级报表的净资产均不足2亿元,不符合《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相关要求。此外,主要发起人江西瑞德创业投资公司2009年、2010年本级报表出现亏损,也不符合《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要求。
更有意思的是,国开财险还因为拟任总经理的学历问题而不予以筹建批准。保监会称,该公司的拟任总经理学历为大专,不符合“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学士以上学位”的要求。
上市公司热衷保险公司股权
上市公司在去年因为各种原因采取跨界经营策略,在中国保监会的内部名单上,目前共有130多家公司正排队申领牌照。
例如今年的几个:乐视网联合深圳欧菲光等拟设立新沃财产保险公司,联合阳光财险和阳光人寿设立阳光融和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这些公司大多以互联网公司为主,建立保险公司是为了自己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战略布局,保险业务能够跟主业形成很强的协同效用。
“上市公司对于保险公司的股权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北京一位资深保险分析师则对南都记者称,上市公司踏入保险行业,目前较多的是收购和新设。
该分析师称,近年来效仿复星、安邦风头正健,对上市公司形成了示范效应;在实体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介入金融业也有利于增加利润。
此外,目前我国的商业保险行业处于高景气区间,并且跟上依然有很大的差距,发展空间巨大。资本市场投资者此前对于上市公司投资保险也给予了很高的成长预估空间,更加看重保险业务的成长性。
此前,保险公司由于其首年费用、前期扩张费用较高等原因,实现盈利一般需要5-7年的时间,其间发展也需要资本的不断补充。但是,前海人寿、珠江人寿等保险公司在成立的两三年内已经实现盈利,也让上市公司的决策者感觉投资保险有利可图。
保险业内人士称,感受最深的是,各路资本积极踏入保险行业,未来的竞争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更为激烈,尤其是以投资性险种为主的公司。
该分析师称,应该看到这些公司产品以投资性险种为主,对于公司的投资能力要求较高,另外在低利率环境下,较高的保证利率和结算利率会给这些公司留下利差损的隐患。
除了新设保险公司,不少中小保险公司也积极收购上市公司股权。平安证券分析师缴文超对南都记者称,保险毕竟是一个资本消耗型的行业,上市有利于这些公司募集资金,从而实现高速增长。
担心没有建设性的简单扩张
“从公告可以看出,监管思路也在收紧中,保险公司设立依然有其特定的资质。”北京一家保险公司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则表示,“经济下行背景下,保险公司的发展理念、经营战略、产品体系和销售模式都会经受挑战。保险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亦前所未有。”
此前,保监会对于18家符合条件的公司进行了压力测试,大多数已通过。针对个别存在风险隐患的公司,将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缴文超称,诸多产业资本踏入保险行业,在保险行业前端利率基本放开的背景下,产业资本所设保险公司首先会在产品端结合自身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而在投资端的影响就是,各个险企之间的投资理念会逐渐不同,在资产配置上的差异化也将逐渐显现。
上述分析师则称,我们要审慎对待新设保险公司的上市标的。
“保险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的储备却不能一蹴而就。这样我们就会担心,市场一放开,大家都往上冲,但人才又跟不上,最后的结果就是烧股东的钱,挖现有市场的人才和业务,就是一种没有建设性的简单扩张。”保监会发展改革部副主任何肖锋说。
监管层对于新设保险公司的一些问题也非常关注。
近几年,保险牌照价值凸显,各类资本大举进军保险业,但也出现了个别股东将保险公司当做“提款机”的现象。保监会高层也曾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少数保险公司控股股东或内部控制人将保险公司当做“融资平台”,利用信托计划等各种方式,为关联企业融资,进行不正当利益输送。
券商分析师表示,不少公司看中保险公司的融资杠杆,将其视为低成本吸金通道,再利用保险资金去投资或收购,在获取利差益的同时,实现投资反哺实业的转身,部分地产商是典型代表。
至于那些参股却无实质控制权的资本方,之所以甘当陪衬,无外乎抱着“分红不成还能溢价倒手”的目的。眼下,保险牌照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在新牌照审核周期较长、批复难度较大的形势下,原有保险公司股权每每出让便遭哄抢,收购价远超二级市场四只保险股。以最近恒大拿下中新大东方人寿的控股权为例,13倍pb估值引发业界哗然。
不少学者也建议,中国保险业正在迅速积累金融风险,如果不改变保险行业的经营模式,继续允许一些保险公司盲目扩张,那么,最终有可能会导致中国保险行业金融风险越来越大。
(责任编辑:df154)
【17财经网-www.17cye.com.cn】